昆仑博爱

昆仑博爱2014.4(总第12期)

时间:2014-11-30   来源:青海省红十字会   作者:宣传联络部  浏览次数:16941
  昆仑博爱2014.4(总第12期)……

 

全面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
  ——西宁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有序推进
◎包秀凤

 

  西宁市红十字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已任,为了实现在有意外伤害的地方就有红十字救护员的目标,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 全面开展了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厂矿“六进”系列活动,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有序推进
  (一)上下联动,形成培训工作合力。在省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充分发挥省、市红会现有师资人员的骨干作用,搭建省、市、县联动平台,培养培训队伍,健全培训协作、联动工作机制,边积极支持各级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边进行传帮带,指导培训业务,为区县培训一批合格的专职、兼职和具备教学资质的教师;完成师资队伍演练、多媒体课件编写制作。目前,市、区、县红十字会都能独立开展针对各类培训对象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明确目标,培训数量稳步增长。我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目标是:在有意外伤害的地方就有红十字救护员。因此,我们把培训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作为一项硬指标来抓,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两年来,全市救护培训人数近2.3万人次。占我市常住人口的 1.1%。2014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应急救护培训7000人次,通过普及自救和互救常识,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初级救护技能,不仅能提高每个公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也有利于减轻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害程度,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分类培训,逐步扩大培训范围。我们以学生、农民、居民和个别公益服务单位的免费培训为重点,特别是在省红十字会和青海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中小学全面进行应急救护培训,小手拉大手,营造氛围。并逐步把培训对象和范围扩大到建筑、交通、供水等高危行业。目前,我市群众性救护培训实现了在居民、农民、学生、建设工地等广大人群的全覆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群众性初级应急救护网正逐步形成。
  (四)改革创新,推陈出新培训方式。一是创建培训基地。争取公立医疗机构支持,在具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多媒体教室、参加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培训医护人员最多的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及群众基础较好的水井巷社区建立教学培训基地。二是创新培训模式。结合各行业培训对象自身实际,针对容易发生的突发事件,加大实操课时,理论实操相结合,提高培训效率。三是创新培训载体。积极与市直机关妇工委协调结合开展的现代女性大讲堂,结合党员进社区工作开展“红十字党员进社区救护培训”、“救护培训进机关”等活动在机关干部、基层党员干部中普及急救技能;联合地震局、消防等部门进入高校开展地震、火灾逃生及面对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技能培训。
  (五)因地制宜,坚持培训的公益性。从一开始我们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抓,在市政府、市财政支持下,列入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因此,在全市居民、农民、学生以及一些公益服务单位部门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时,我们坚持培训的公益性,以公益性宣传和培训为主,全面展开。同时,坚持有偿培训为辅,动员重点行业积极承担起企业和单位责任,开展有偿培训,以支持群众性初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六)加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程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微博、微信、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以及公共交通工具,每年七八次各项专项慰问救助活动、“5.8红十字日”等,拓宽宣传传播渠道,进行广泛宣传,让社会公众了解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掌握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必要性,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信息的可获性,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培训内容“吸引力”不强。应急救护培训属于填鸭式学习,形式枯燥单一,主动参与少、被动敷衍多,对于普通人群吸引力不强。同时由于目前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均为兼职人员,在本职工作与培训时间上有冲突,培训师资很难保证能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从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应急救护培训的健康发展。
  (二)授课质量难以保证。目前授课师资绝大部分由医院专业医生的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但碍于医院工作忙碌、人手紧张,难以抽身去专心研究和提高救护培训的授课工作。培训后续的复训工作跟不上,长时间不接触救护培训,容易忘记相关技术,影响培训质量。
  (三)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应急救护理念还不普及,未充分利用电视、广告、电台、网络等大媒体,宣传手段单一,覆盖面不广,与群众接触的接触面有限,影响效果不大。
  三、推进我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基层培训点的建设。积极帮助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救护培训点,尽早完成全市应急救护点的布局建设,确保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更能“接地气”。
  (二)加强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成功施救案例,强调救护知识技术的重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喜闻乐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性、互动性的应急救护培训。         
  (三)以师资队伍为依托,在基层组织内要培养一支热心于应急救护培训事业,能吃苦、能干事、能奉献的骨干队伍,建立师资人才库。同时,逐步实现理论考试核技术操作考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和完善培训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在课程管理、学员管理、师资管理、证书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四)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告、微博、微信、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开办应急救护专栏,发布公益广告和相关信息。

                 (作者系西宁市红十字会宣传救护部部长)

 

[返回目录]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青海省红十字会官方网站-主办单位:青海省红十字会办公室 www.qhredcross.org.cn Reserved. | 青ICP备19001192号-1
信息中心:0971-8210359
2006-2022 www.qhredcross.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众友软件】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16号

人民团体
青海民政公众号